公元前611年,楚國遇上嚴重災荒,楚國的鄰國乘其危難,群起攻楚。庸國國君也起兵東進,率領南蠻附庸各國的軍隊會聚到選(今枝江),大舉伐楚。
楚莊王火速派使者聯(lián)合巴國、秦國從腹背攻打庸國。不久,楚與秦、巴三國聯(lián)軍大舉破庸,庸都方城被敵人攻破,庸國滅亡。
庸國占有逐鹿中原的最佳位置和最強實力,但伐楚未成反被楚國滅亡。庸國滅亡后,秦、楚兩國疆域相連,在兩大強國近400年的戰(zhàn)亂中,故庸舊地朝秦而暮楚,昔日的古都方城不斷地變換著兩國戰(zhàn)旗,陷入水深火熱之中。
早在滅國之時,庸人就開始了悲壯的遷徙,他們的遷徙路線沒有更多的選擇,只有沿著武陵山脈過峽江,進入到清江、酉水、澧水流域,而這些區(qū)域,正是現(xiàn)在土家族的主要分布地。
庸人在逃亡的遷徙中也從歷史中消失蹤跡。從流傳于今的張家界、湘西的地名中可以看到,從遙遠的庸國遷徙而來的是一個龐大的族群,在與當?shù)刈迦航?jīng)過了最初的沖突后,他們融入了土家族的先民中,并為我們留下一系列地名:庸州、大庸溪、大庸灘、大庸坪、大庸口、庸水、武陵江……在鄂西、張家界、湘西更為廣大的山林中。庸人與當?shù)刈迦汉椭C共處,并將大庸開發(fā)成為避秦遺世的武陵仙境,隱逸文化成為這一時期大庸文化的特質。歷朝歷代,這一隱逸文化吸引著更多的人在此歸隱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