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sup id="q8qqq"></sup>
    
    <cite id="q8qqq"><ul id="q8qqq"></ul></cite>
  • <noscript id="q8qqq"><optgroup id="q8qqq"></optgroup></noscript>
    <nav id="q8qqq"><code id="q8qqq"></code></nav>
  • <small id="q8qqq"></small>
  •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…,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在线观看,18AV无码不卡在线,一本性道在线视频无码看,亚洲高清无码黄色一级片,国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

    藝術(shù)中國

    非對象性思維談(1)

    藝術(shù)中國 | 時間: 2009-10-21 09:44:07 | 出版社: 作家出版社

      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中的這種推己及人及推己及物的心理變化,從思維方式上看當(dāng)屬非對象思維,藝術(shù)家是在非對象性思維中進(jìn)行創(chuàng)作的。

    ?

      所謂非對象性思維,就是把自己變成對象或把對象變成自己,亦即通過主客體融合為一而認(rèn)識對象的一種認(rèn)知或思維方式。它與對象性思維不同,對象性思維是概念性思維或理性思維,這種思維是將思維者和思維對象一分為二,在主客體之間作嚴(yán)格的區(qū)分,也就是將物對象化、概念化來認(rèn)知事物。

    ?

      但物一經(jīng)對象化、概念化便失去物性,便不復(fù)保持其本色。這樣認(rèn)識的世界只能是死的僵化的世界而不是活的世界。活的世界須在生活中去體認(rèn),即置身其中去認(rèn)識而不能用概念體系去把握。因為在活的世界中,我們接觸的人和物是實在的具體的,其本質(zhì)是體認(rèn)出來的,不是冷靜旁觀出來的,“我是‘在世界中’來研究思考理解世界,而不是‘在世界之外’與‘世界相對’來將世界作為對象使之概念體系化”,此即所謂“置身題上者必先身入題中也”。

    ?

      嚴(yán)格說來,真的世界、實際的世界并不是對象的世界、概念的世界,而是活的世界、體驗的世界。人們都熟悉“紅杏枝頭春意鬧”、“人面桃花相映紅”這兩句詩,詩中的“紅”所描述和表達(dá)的就是“活”的“紅”或“紅”的活人,這就是人的體驗,而體驗是主客一體的。如果對“紅”從概念上去理解,從《辭海》中找“紅”的定義,再據(jù)以檢查“杏”、“面”是否符合這個定義;或者對紅進(jìn)行光譜測定,光譜儀器將紅的光譜測出來了,但實在的“紅”、活的“紅”卻不見了。

    ?

      不言而喻,“紅”的這種“活”義是由主客融合而來。主客融合既是一種境界,又是一種認(rèn)知方式。在這種認(rèn)知方式中,人與世界的關(guān)系不是主客關(guān)系,而是更深切的感情關(guān)系、精神關(guān)系。就是說人憑情感而不是用概念性的分析去了解對象的奧秘。如對于人,僅靠理智的分析永遠(yuǎn)不能弄明白一個人的人品,只有感情的交接才能理解其內(nèi)在的價值。我們都懂得“同病相憐”是什么意思,只有生過病的人才能理解他人之病,才可與病人作活生生的交流。而不是像醫(yī)生那樣作某種概念性的病理分析。要想通過一般性的概念來了解人是永遠(yuǎn)做不到的。有資料說,有些治療精神分裂的最好醫(yī)師自己就是或曾經(jīng)是精神分裂癥患者。時至今日,科學(xué)家們終于認(rèn)識到,人之所以不能完全了解自然界,可能是因為他沒有把自己視為自然界的一個交感與共的組成部分。

    ?

      與非對象性思維相反,對象性思維則是用概念使主客體分離,以概念將世界甚至也將人的心靈規(guī)則化、邏輯化。

    ?

      不僅如此,概念還有一種遮蔽作用。柏拉圖那個有名的洞窟寓言,客觀上就寓有此意。這個寓言描寫人類好像生活在洞窟中,面對墻壁,洞外的光將外界事物投影到洞內(nèi)墻壁上,人透過墻上的投影而認(rèn)識世界。這投影正象征著人類的名詞概念。通過投影認(rèn)識世界就是通過概念認(rèn)識世界。人與世界之間有一中間物,人不能直接認(rèn)識世界,只能透過這個中間物認(rèn)識世界。所以概念對人的心靈是一種遮蔽和限制。愛默生說,人是“被自己的意識關(guān)進(jìn)了監(jiān)獄”是有道理的。人的精神如時時都背負(fù)著許多概念的東西,其心胸就難以廣大空闊,其創(chuàng)造性也將被窒息。要想取得對事物的直接體認(rèn)就必須排除概念的支配。尼采深刻指出:“我們認(rèn)識世界是什么:要求絕對的無條件的知識就是要求沒有認(rèn)識的認(rèn)識。”沒有認(rèn)識的認(rèn)識即排除概念性的認(rèn)識的認(rèn)識,就是直接的體認(rèn)。錢鐘書先生在《談藝錄》中也指出:“除妄得真,寂而息照,……藝術(shù)家之會心,科學(xué)家之格物,哲學(xué)家之悟道……莫不由此。”這種觀點(diǎn),可上溯到孔子的“四毋”,即“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”。(不是空揣測,不全部肯定,不拘泥固執(zhí),不自以為是)其實旨就是破除成見、破除概念性思維之意。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切從零開始,無成見地去思考。當(dāng)然這已是非對象思維的最高境界了。

    下一頁非對象性思維談(2)上一頁物我一體即推己及物(5)
    打印文章    收 藏    歡迎訪問藝術(shù)中國論壇 >>
    發(fā)表評論
    用戶名 密碼

     

    《藝術(shù)與癲狂》上
    · 前言(1)
    · 前言(2)
    · 前言(3)
    · 從“對牛彈琴”說起(1)
    · 從“對牛彈琴”說起(2)
    · 抒情是審美的,也是道德的(1)
    · 抒情是審美的,也是道德的(2)
    · 抒情是審美的,也是道德的(3)
    · 抒情是自發(fā)的、自由的(1)
    · 抒情是自發(fā)的、自由的(2)
    · 人我不分即推己及人(1)
    · 人我不分即推己及人(2)
    · 人我不分即推己及人(3)
    · 物我一體即推己及物(1)
    · 物我一體即推己及物(2)
    · 物我一體即推己及物(3)
    · 物我一體即推己及物(4)
    · 物我一體即推己及物(5)
    · 非對象性思維談(1)
    · 非對象性思維談(2)
    · 非對象性思維談(3)
    · “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而不傲倪于萬物”
    · “宇宙即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”(1)
    · “宇宙即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”(2)
    · “宇宙即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”(3)
    · 真善美都源于愛并趨于愛(1)
    · 真善美都源于愛并趨于愛(2)
    · “由仁義行,非行仁義”(1)
    · “由仁義行,非行仁義”(2)
    · “由仁義行,非行仁義”(3)
    · “由仁義行,非行仁義”(4)
    · “知的同情”與“高峰體驗”(1)
    · “知的同情”與“高峰體驗”(2)
    · “人由于不理解事物,就變?yōu)橐磺惺挛铩?/a>
    · 兒童生活在錯覺、幻覺的宇宙中(1)
    · 兒童生活在錯覺、幻覺的宇宙中(2)
    · 兒童的字典里沒有“不可能”一詞
    · “我就是那只死去了的鴨子”
    · 對兒童“不能以理智的律令相繩”
    · 兒童獨(dú)具慧眼(1)
    · 兒童獨(dú)具慧眼(2)
    · 童心是“絕假純真”之心(1)
    · 童心是“絕假純真”之心(2)
    · 童心是“絕假純真”之心(3)

   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…
  • <sup id="q8qqq"></sup>
    
    <cite id="q8qqq"><ul id="q8qqq"></ul></cite>
  • <noscript id="q8qqq"><optgroup id="q8qqq"></optgroup></noscript>
    <nav id="q8qqq"><code id="q8qqq"></code></nav>
  • <small id="q8qqq"></small>